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门不可欺 (3)

    ,实现其既定战略罢了。(所以太认真的辨析,有时都显得多余。)表面上绕了不少圈子,而轴心却万变不离其宗:一切传统宗派唯一的活路,就是接受萧平实的“导正”与改造,由着他偷梁换柱地把个“阿赖耶识”塞将进去!甭以为你们禅宗一个“不立文字”,就封了个风吹不进水泼不湿,可以侥幸漏网,萧门中人自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,把这块讨厌的绊脚石搬开,从而将“念念不忘、死死耽执实常僵化的阿赖耶识”大邪见强行“并立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851368.html
  • 释迦时代之外道

    出吾人有限知识以外,不如此亦不如彼。故韦迦陵问梵于白伐,白伐应之曰:“趣学梵,吾友。”即复默然。及再问三问,乃答曰:“余实诏汝而汝不悟,默然即此也。”(见商羯罗注吠檀多经三卷二之十七)  所谓...一切外界受其宰御)尤似个人,自我以外无他物。(语见大林奥义书四篇三之三十)梵即即梵,此之谓奥义,深密不可言说。至于现象世界山河大地是真是幻,则奥义书诸哲未深加推求。如幻之说虽现端倪,而多认定仅...

    汤用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154788.html
  • “常见”与“涅槃”——提婆菩萨“涅槃”思想析义

    由三部分构成的,一是皮肤骨肉等外在躯体的,二是内在能感知苦乐欲求等意识的,另外就是不变的,他们称其为“超上自我”。躯体的我是染污的,不净的,有漏的,意识的也是随着外在环境而转变的,只有“超上...以新的发挥而已。数论精简奥义哲学的范畴,以“原人”和“自性”表述精神与物质的实在,认为原人与自性合作可以变现万有,物质与都具有永恒的不灭性。这可谓是种二元论的“常见”哲学。瑜伽论的范畴与数论几乎...

    体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465080.html
  • 佛陀的启示读后

    。这实体就是那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背后不变的实质。”(第八二页)作者提醒我们“这种的观念叫做“见”。(同上)  “佛教是独一无二不承认这灵魂、自我或的存在者”(同上),由此可知,佛教所无的正是此“...作者说:“为了自存,人类想出灵魂()不灭的主意,俾得亘古长存。”(第八三页)。可是此“”的概念毕竟是虚妄不实的。何以见得?这可要追溯至乔答摩佛陀的如实观,佛陀以客观如实的科学态度返观五蕴(即身心)...

    释开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454615.html
  • 出入儒佛,而会其有极——读熊十力先生《新唯识论》

    仁者,仁即源也,与万物所同焉者也。”此即引证于王阳明之万物一体之仁。  为驳斥佛家轮回之说,熊氏又云:“佛家虽斥破外道之,但有宗所立赖耶,实有神的意义。持说虽有不同,其以为吾人自有法尔固具的个体的生命,超脱形骸,无始无终,则一也。或谓之,或谓之神识(赖耶一名神识)奚有异哉?”宋志明先生云:“‘阿赖耶识’无非是对个体意识的夸张和神化,同‘’论一样,不可避免地堕入变相的灵魂不灭论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768719.html
  • 禅者的对话——记净慧法师访耕云先生

    华严宗、禅宗所讲的真如、佛性或“无位真人”,最后都落到婆罗门教的“”那边去了。佛教强调“无我”,有人又觉得“无我”谁来承担业果的责任呢?  耕云先生:佛教不承认“”,但随业迁流的“假”还是承认的。没有,谁下地狱,谁上天堂,谁成佛?真如、佛性是从因上讲的,“无位真人”是从果上讲的,都与“”有根本的区别。只有开悟了,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。  净慧法师:就一般初学佛的人来讲,必须解决因果罪福...

    何明乾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673452.html
  • 佛教的两大定律——性空无我与因果循环

    和离苦得乐的方法,不能像万能的“降殃赐福”,“消灾免难”。他教育人们自己要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负责,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。   2. 否认灵魂:一切性空无我的事物,都是因缘聚合而成。因而它反对“...现在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,请海内的善知识指教。   一、性空无我律   一切事物,山河大地,森罗万象,情与无情,都是缘生缘灭、无有自性,无有实(我是主宰义、自在义),故曰性空无我。它是佛教探讨宇宙...

    方兴

    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5050495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

      圣严法师答:不。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,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,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,而是‘外道’。   不错,在一般人的观念中,除了他是唯物论者,往住都会...的变动,促成了人行为的或善或恶,善恶的行为,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,我们的前程远景,便是靠著这种心理促成行为,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。   那末试问:灵魂的不变性,灵魂的永恒性,那是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92411559.html
  • 印度逻辑之 术语

    果论的目的是为了从物质世界的存在(果)中推论出精神性的(因)的存在,以维护和自性并存的二元论世界观。 二十五谛 古代印度数论派哲学关于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学说。最早见于自在黑的《数论颂》,中译本《金七十论》中也有论述。认为宇宙由和自性结合而成,我是精神性的实体,自性是物质处于混沌、未生变异的状态,和自性被称为“二谛”。当自性中蕴涵的三德(萨陲、罗、达摩)失去平衡时,则产生变异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95038619.html
  • 印度逻辑

    (因)的存在,以维护和自性并存的二元论世界观。  二十五谛 古代印度数论派哲学关于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学说。最早见于自在黑的《数论颂》,中译本《金七十论》中也有论述。认为宇宙由和自性结合而成,我是精神性的实体,自性是物质处于混沌、未生变异的状态,和自性被称为“二谛”。当自性中蕴涵的三德(萨陲、罗、达摩)失去平衡时,则产生变异,从中演化出世界各种现象。首先产生觉,由觉生慢(自我意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3838682.html